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银发风采 >> 银发生辉 >> 正文

汤德承帮困助殘事迹感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4-12-28 [来源]: [浏览次数]:

“雷锋精神在他身上闪光” 

                     ——汤德承帮困助殘事迹感人

汤德承原是苏州科技学院教工,2000年退休后,一直在他居住的观前街道北寺塔社区帮困助残,当地居民们说他就是一个活雷锋……

今年77岁的张树菁是单身孤老,常年体弱多病,生活很难自理。汤老师和爱人王小珠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就一直关心、帮助他:老张不善家务,汤老师经常叫爱人烧一些可口的饭菜送过去;每到换季的时候,汤老师就把应季的衣服给老张送去,把换下的拿回来洗干净收藏好;老张每次去医院,都由汤老师陪同,有时他在上海铁路医院住院,汤老师也会抽时间和爱人一起去探望。

20089月,老张肺气肿旧病复发,汤老师把老张送到医院。在老张住院一个多月时间里,汤老师两口子天天都来看望他,给他送来他爱喝的鸡汤或骨头汤,和医生沟通治疗情况。医生和护士甚至以为他是老张的侄子。

今年2月的一天,老张突然觉得自己的右手和右脚都不能动了。汤老师把他送到医院一查,是脑梗,由于送得及时,经医生全力抢救,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汤老师想把老张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市红十字老年康复医院。老张不肯去,他担心康复医院出来后,老年公寓不收他。汤老师说,到时老年公寓不收,你就住到我们家来,老张这才同意住进康复医院。

今年3月,老张的脑梗再度复发,汤老师叫了救护车把老张送到医院抢救。几天后,老张奇迹般苏醒过来他老泪纵横,拉着汤老师的手,不停地哽咽道:我没有亲人,你们帮我几十年,我们相聚的日子不多了,但愿来世有缘,我再报答你们……他病情不稳定,心态也不好,不肯进食,求医生让他“安乐死”。汤老师夫妇一遍遍安慰他、开导他,又请专家来为他做心理辅导,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出院后,汤老师夫妇为他联系了治疗和康复条件更好的九龙医院,尽管来回一次要花3个多小时,但汤老师夫妇仍然坚持每天去看他。

北寺塔社区有位74岁的赵老师,患有心脏病, 2005年还动过大手术,妻子和儿子都患有严重的精神病,每月医药费就要1000多元。20062月,妻子患鼻咽癌,以后连续住院8次,花去15万多元。此时,全家一日三餐都成了大问题,赵老师心力交瘁,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这期间,汤德承经常到赵老师家,问寒问暖,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到医院看望病人,向医生了解治疗情况。他对赵老师说,只要我在,就一定会想办法给你解决困难。2008320日,赵老师的妻子出院,需付8000多元出院费,可赵老师身无分文,急得团团转。这时候,汤老师找到了医院领导,反复向他们说明情况,结果医院破例同意免除部分费用,剩余部分分期付款。汤老师多次在观前街道、平江区政府、平江区残联、苏州市残联、科技学院间奔走呼号,满含泪水向各有关方面一遍又一遍地反映赵老师的家庭情况,让他们到赵老师家看看。赵老师家的不幸因此受到广泛的同情和关注,汤老师的热心和执着也博得大家的交口称赞:平江区区长亲自上门慰问,平江区民政局一次性补助3000元,社区、学院以及学院工会也送来慰问金及各种生活用品……赵老师一颗冰冷的心逐渐复苏,他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恢复了生活的勇气。20085月,来苏检查工作的全国残联领导对汤老师热心为残疾人服务的精神由衷赞赏。

汤德承1960年因公负伤,造成右手肢体三级残疾,他说,我也是残疾人,我更深知残疾人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汤老师多次从学院离退休人员中为街道、社区残疾人募集生活用品,甚至把自己正用着的衣物也拿出来分给他们。他还不辞辛苦,四处打听,找熟人帮忙,为残疾人孤儿小庄、智障残疾人小强找到了工作,使他们不仅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而且有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汤德承老师现在是北寺塔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北寺塔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几年来,他走访了全社区一百多名残疾人家庭,分发材料,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帮助他们康复训练。他说,我年龄还不算大,身体也还可以,要继续为困难群众和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