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结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我校离退休教职工将以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为广大青年开讲青春奋斗的故事。离退休老师们不仅亲历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更是时代进步的见证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相信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是给青年大学生最好的勉励与启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吧。
彭国维,男,汉族。1951年出生于上海。环境艺术专业(大专)。1969年1月-1970年12月皖南山区插队落户。1970年12月招工进厂。1978年4月调入地直机关。1987年1月调入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系办主任兼建筑模型实验室实验员,后调入土木系。2011年退休回沪。

奋斗的足迹,闪光的青春
光阴似箭,流年似水,岁月可以染白两鬓黑发,却吹不走过往的美好记忆。
1973年年末,安徽池州地区商业局抽调下属各单位政治思想过硬的青年文艺骨干组建了四幕话剧《年青的一代》剧组。我被安排扮演剧中配角---大学同学。历时近一个月的紧张排练和精心打磨,排练成型。但临近春节上演,面临着没有舞台布景的困境。我被临危受命,独自承担绘制舞美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凭着对剧情的掌握,我即刻投入奋战,深入领会、分析和理解剧本中四幕的场记和场景,绞尽脑汁,昼夜挑灯绘制四幕舞美的草图。由于我会木工活,掌握制作木框架的结构、工序和工艺。次日,我赶到车间一边拿着草图指挥5名木工;一边同他们一起下料、制作布景框架,争分夺秒,仅用一整天时间就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全部的布景框架。次日,我独自连续奋战三昼夜绘制舞美。舞美主要分为近景、中景、后景(天幕)三个空间层次。前景为大片垂落的柳树枝叶,在透明的塑料薄膜上用广告颜料画柳树枝叶,再按轮廓裁剪,而后从舞台左前沿由上往向下悬挂;中景为根据四幕不同场景的立体布景;天幕远景为上海浦东的农田向浦西眺望的外滩地标性建筑群。按常规需先分段绘制几张灯光片,而后用一组几个聚焦投影地灯打在后幕上。这项工作需具备特殊材料和绘制技巧,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探索,于是突发奇想,土法上马。先在后幕的墙上约1.6米高度从左往右贴上一排1K铅画纸,然后用水粉画外滩建筑群,再打上灯光,效果不错。实践出真知,在设计和制作舞美过程中,我创造出一套自己独有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当舞台幕布徐徐开启,配乐及舞台灯光打开的那一刻,瞬间在场所的人都为之震惊和振奋,赞叹不已。终于在1974年春节前后按计划成功上演数场,在当地引起轰动。演员们真情投入,将人物刻画和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无不被深深地感染,热泪盈眶。地区文工团和县黄梅剧团等专业剧团也来观摩我们的演出。池州报社记者抓拍了四幕剧照,将我们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




虽然我们是业余的,但是整个演出流程力求专业。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迎难而上,圆满地完成了舞美任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有成就感。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青春经历;这是一段闪光的青春印迹,回味无穷。

彭老师寄语:青春似一张白纸,需要你用激情去描绘;青春像一颗幼苗,需要你用倾心去浇灌;人生的道路曲折,需要你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征服;人生的价值体现,需要你用脚踏实地的才智去创造。
(本文转自2022年5月13日微信公众号“苏科大团委”)